第一天早上七點從台北出發,九點半就抵達第一站---石岡水壩。而在這裡我們就收集了稀有鳥種唐秋沙公鳥一枚。雖然距離十分遙遠,雙筒望遠鏡僅能辨識位置,得靠著同學的單筒望遠鏡才得以一窺廬山真面目。而又因為角度關係,他一直與赤頸鴨重疊,等了許久才透過望遠鏡頭拍下可辨識版一張。
唐秋沙主要繁殖於西伯利亞東南部,中國東北及朝鮮半島北部等地。冬季時最南到東南亞度冬,其餘多在中國華中、華南、日韓等地。來到台灣度冬的數量極少,今年到台中石岡壩水域度冬的只有一隻雄鳥。據台中鳥會的鳥友說去年在同地點觀察到一對唐秋沙,今年就只剩一隻了。
唐秋沙 Scaly-sided Meganser L52~62cm
在尋覓秋沙蹤影的同時,我們還發現了鸕鶿。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在台灣看到鸕鶿科鳥種,上回在美國西岸看到的為Brandt's cormorant.台灣的則直接稱為普通鸕鶿,Great Cormorant.
在這石岡水域見到的鳥種還有白鶺鴒、小鷿鷈、黃鶺鴒、白頭翁等陸鳥。
石岡水壩的白鶺鴒
到達第二站上谷關斯可巴部落時已近中午用餐時間,大家熱熱鬧鬧地用完這又有烤鱒魚又有多種野菜的風味餐後,午後兩點就整隊開始出發尋鳥。這裡海拔約一千公尺,並不算高,因此到冬天時,附近中高海拔山區的鳥兒因山上覓食不易,便會降遷於此。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山區的普鳥白耳畫眉、冠羽畫眉以及少見的赤腹山雀等,都是成群地在已盛開的櫻花樹上吸食花蜜。
台灣特有種之一的白耳畫眉,24公分的身長在其他畫眉中算是巨大的,也因此十分好辨認,雖然同樣會在枝頭上上下跳動,但他突出的身形及醒目的白色過眼線,總不會讓人錯過牠。無論是在上谷關、谷關、八仙山,甚至到了大雪山,我們都有看到牠的蹤影。可見的確是十分普遍的留鳥。
白耳畫眉感受到威脅時會發出搭、搭、搭、搭、搭,如機關槍般連續的警戒音,也是尋找白耳的好方法。
白耳畫眉(特) White-eared Sibia L24cm
漂亮的白色耳眉
冠羽畫眉因為體型嬌小,雖然出現時數量不少,但因為活潑好動,要拍好牠可不容易。
冠羽畫眉(特) Taiwan Yuhina L12cm
深褐色的冠羽十分明顯,後面則為白色。
這裡還有金光閃閃的小捲尾,小捲尾的習性、長相與大捲尾相近,主要差異為大小及小捲尾擁有大捲尾所沒有的金屬光澤,以前總會錯把大捲尾當小捲尾認,經過這回密集觀察小捲尾之後,就不可能再錯認了。
小捲尾 Bronzed Drongo L23~25cm
在這片處處開滿了櫻花、桃花的山谷裡,還有白環鸚嘴鵯的蹤影。白環鸚嘴鵯也是普遍留鳥。看牠脖子上的白環非常明顯,背羽上的橄欖綠也非常的柔和,顯出胸前的偏檸檬綠更加鮮明。
雖然巨圖鑑資料上白環鸚嘴鵯是以昆蟲、果實為食,但在這裡我們看到六、七隻的鳥兒倒是津津有味地吃著嫩葉。
白環鸚嘴鵯 Collared Fichbill L20cm
在這片山林裡當然也少不了猛禽,雖然距離非常遠,我對猛禽的了解並不多,不過確定牠並不是平常陽明山區常見的大冠鷲,也非其他較小型的鷹類。最後憑藉著牠六枚指叉確定牠的身分為東方蜂鷹。幸運的有拍下飛行版照片一張。
東方蜂鷹體型偏大,略小於大冠鷲(74cm) < 林鵰(81cm)。為遷徙性猛禽之一,數量上僅次於赤腹鷹及灰面鵟鷹,台灣山區亦有留鳥。顧名思義,主食蜂類成蟲、又重及蜂蛹、蜂蠟。
東方蜂鷹 Oriental Honey-buzzard L57~61cm
結束了第一天行程後,夜宿谷關,第二天一早便前往八仙山森林遊樂區。
這海拔一千多公尺的八仙山上,櫻花幾乎以滿開,這時候正是山雀們及畫眉們的好食物。
再這不算大的園區裡,不須長途跋涉,就看到黃山雀、青背山雀、赤腹山雀、綠畫眉雀躍地在同一棵櫻花樹上吸食花蜜。
黃山雀為中海拔山區數量稀少的留鳥,冬季時會降遷到低海拔山區以利覓食。常混雜於其他山雀科及畫眉科鳥類中,以昆蟲、果實或花蜜為食。築巢於樹洞中,但因為林地日漸稀少、族群數量也驟減為"接近受脅"的鳥種。
黃山雀(特) YellowTit L13cm
帶著濟公帽的黃山卻非常可愛,臉部向下到腹部皆是鮮黃色。
彎下身子來看看你在做甚麼?
另外一種黃山雀的好兄弟----青背山卻也是我第一次見到的新鳥。相同的體型、同樣為黑、白、黃相間的羽色,因為與黃山雀同時出現,乍看之下以為就是黃山雀。仔細一看,牠缺少了濟公帽黑帽子也一直延伸到肚子下端。其實與黃山雀大不相同。
青背山雀 Green-backed Tit L12cm
還有一點青背山雀飛羽上有著Lace般的翼帶點綴在背胸之間,比起黃山雀又多了一分細緻。
再來看看同樣是稀有留鳥的赤腹山雀。這可不是隨隨便便就可看到的喔。
赤腹山雀有著明顯的棕紅色肚子,與其他山雀科鳥類一樣,通常生活在中海拔山區,但冬天時會降遷至低海拔山區活動。牠的個頭嬌小,顏色也不如黃山雀這般明亮,故在山林中不容易找到牠的蹤跡。鳥書中有提到,牠們除了中部谷關、八仙山山區外,北部的烏來、陽明山、東部的宜蘭都有牠們的足跡。
赤腹山雀 Varied Tit L11cm
再這裡我們也同樣看到冠羽畫眉及白耳畫眉,還有個新朋友就是綠畫眉,牠的身形及顏色與綠繡眼非常相似,但是多了冠羽,少了白色眼圈,就換了科別。
綠畫眉 White-bellied Yuhina L11cm
在這裡我們也看到十多隻成群的白腰文鳥。
白腰文鳥 fWhite-rumped Munia L11cm
與上回在雙溪公園看到那群斑紋鳥相比,牠們的腰際多了一節白腰帶。
其他出現的鳥種還有小啄木、茶腹師、綠鳩,在溪邊的岩壁上則見到河烏巢穴及在河床上跳躍追逐的鉛色水鶇。
以上大致為谷關、八仙山區域所見到的鳥種。接下來我們就移師到傳說中拍鳥人的聖地---大雪山去了。
從八仙山過來車程約一個半小時,車子直驅山桐子所在地,果然見到許多大砲等在山桐子旁,快門聲不斷地拍攝當季的主角---黃腹琉璃。
山桐子已經接進季末,所剩不多的果實還是引來成群的琉璃、畫眉和其他鳥兒在這裡享用下午茶。
五色鳥也來分一杯羹
黃腹琉璃 Vivid Niltava L16cm
飛行版一枚
飛到一旁樹洞想要喝水的小琉璃
吃飽了的琉璃就飛到一旁停棲
黃腹琉璃的雌鳥
大雪山這裡還有著名的藍腹鷴一家子會在午後三點出來見客
在等帶藍腹鷴時意外發現三、五隻藪鳥出來吃午茶。
藪鳥屬畫眉科,為普遍留鳥,眼前有醒目的橘斑。喜歡在灌叢及地面以昆蟲、果實或種籽為食。
藪鳥(特) Steer's Liocichla L17c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