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2013/9/12開學日,現學現賣

今天是秋季班第一堂戶外課,上課地點是內湖的內溝里。上回到內溝里看到的是翠鳥飛撲魚缸版,有人將小魚放在魚缸中,在將魚缸放在溪中來呼攏翠鳥,再到溪邊守株待兔以捕捉翠鳥入水的畫面,看得我們嘖嘖稱奇。

今天又來到內溝溪,一樣有著豐富的生態,小白鷺、黃頭鷺還有喜歡在溪畔垂釣的翠鳥依舊在。清早的蔚藍天空裡更多了不少猛禽,常見的大冠鷲不在話下,還有成群的鳳頭蒼鷹,有的是包的白尿布的雄鳥,還有幼鳥,共同的特徵就是如滑翔翼般的寬版橢圓翅膀。

此外還有來此過境的赤腹鷹,今年四月在八里觀音寶塔目送著北歸的赤腹鷹,沒想到相隔不到幾個月就又看到南返的赤腹鷹。不過今天看到的赤腹鷹有在天空翱翔的,也有高踞枯木頂端的停棲版赤腹鷹。

另外今天學到的小撇步:
透過單筒看赤腹鷹時,若能明顯看到其黃色的眼睛(虹膜),即可斷定其為雌鳥。反之,則為雄鳥。因為雄鳥的紅膜為暗紅色,透過望遠鏡判斷顏色極其不易,而雌鳥的黃色紅膜的可辨識度較高,所以以此方法即可判別雌雄。

體型如鴿子般大小的赤腹鷹飛起來十分敏捷,與台灣本地居民松雀鷹相似。但赤腹鷹盤旋雙翅開展時的可見明顯的黑色翼尖,與成鳥的赤褐色胸部也十分明顯。原來內溝里還是個賞鷹的好地方呢!!

值得紀錄的還有洋燕。今天停棲版的洋燕也讓我們看仔細了牠有別於其他燕科的魚鱗狀斑塊,還有顏色較家燕淡的額頭及喉部。

前幾日在新疆看到灰鶺鴒,今日在這裡也出現蹤跡,老師解說著該如何辨識灰、黃以及白鶺鴒,其中最難辨識的就屬黃鶺鴒與灰鶺鴒。千萬不要以羽色來區分,因為兩者皆有黃色的腹部,且亞種甚多,再加上冬羽、夏羽容易弄錯。比較保險的還是以腳的顏色來區分。肉色腳為灰鶺鴒、黑色腳則為黃鶺鴒,這樣就比較不會弄錯。

回到家後,發現院子裡熟悉的叫聲出現了。原來我們家的灰鶺鴒也回來過冬了,不知道是不是跟之前來訪的幾位相同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