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

2013/4/26觀音寶塔賞鷹去

觀音寶塔本不是我們今日原本的行程,這天一早我們的集合地點是在八里挖仔尾,準備支援社大的學員來賞水鳥。九點不到,沙洲上的鳥況奇佳,因為當天潮汐的緣故,水鳥們都被浪潮趕到堤防邊,因此輕輕鬆鬆就找到了已換成夏羽(繁殖羽)的翻石鷸。

這樣色彩斑斕翻石鷸我是第一次見到,而且不只一隻,就在淺灘上覓食。

下圖為翻石鷸雌鳥繁殖羽,弱勢雄鳥頭部應為白色且應有更明顯的棕紅色背羽









不甚美的飛行版

更令人驚喜的還有近距離的兩隻唐白鷺


唐白鷺    Chinese Egret    L65~68cm(過、不普)



藍色眼先及後頭的多枚飾羽就是唐白鷺的特徵

不過眼看著就要開始漲潮,等大家到齊時水鳥也將離開,趁著天氣轉好,於是決定轉往觀音寶塔賞鷹。

車子開到寶塔後,天氣果然開始轉晴,太陽也稍稍露臉。於是熱空氣也帶來了大冠鷲的鳴叫聲。

不過要拍到猛禽就不是這麼容易的事了。

雖然我們看到了不普通的普通鵟以及正在過境的灰面鷲,可惜都無法拍攝到好的畫面。不過卻欣賞到了猛禽壓翅疾飛的高超技術。

簡單來說,常見的猛禽以大、中、小型來分的話,大型鷹以大冠鷲、中型鷹以鳳頭蒼鷹較為常見。而鳳頭蒼鷹體型稍小,所以牠的飛行速度比大冠鷲稍快。越小型的鷹種飛行速度越快,如紅隼、游隼。

之前看到有黑鳶或大冠鷲的翅膀有缺損,還以為是年紀大了,今天才知道那是牠們在進行一年一度的換羽,且通常成對更換,換羽期約四個月。

而猛禽鷹體積大須要多次(年)換羽才成轉為成鳥,所以在野外看到亞成猛禽的機率比小型陸鳥的大了許多。


換羽中的大冠鷲





2013/4/23野柳春過境之二

春過境現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三天兩頭就有人Po出發燒貨,所以這一周我們也更加忙碌,光是野柳、金山一帶就跑了四趟,不過辛苦是有值得的,每每回來都有新鮮貨,上次帶了黃眉黃鶲的雌鳥,這一回我們就看到了色彩鮮亮的雄鳥,而且不只一隻在樹林裡竄來竄去。







今天出場的都是雄鳥,在把上周看到的雌鳥一併放上來比較一下。就會發現鳥類世界裡需要梳妝打扮博取異性歡心的原來是雄性。


黃眉黃鶲雌鳥

                                             黃眉黃鶲雌鳥

最近來的過境鳥還有銹鵐,這也是這一周才剛到的發燒貨。

銹鵐同其他鵐科鳥種一樣多出沒在草叢或低矮的灌木叢裡以種籽為食。

度冬地在東南亞及中國南方的牠們,現正準備著要飛回中國東北或稀薄利亞南部的家,繁殖牠們的下一代。

銹鵐    Chestnut Bunting    L14cm(過、不普)







看完了野柳的陸鳥,我們繼續轉戰清水濕地,在這微雨的天氣,是最適合水鳥們出來覓食,也是鳥人最愛的天氣。

到了濕地迎接我們的是滿池的鷸鴴科水鳥。這裡當然少不了一些老朋友如高翹鴴、尖尾濱鷸、青足鷸等較常見的水鳥。



仔細看還有孤身一人的小青足鷸,雖然身邊有許多青足鷸,不過牠較長的青黃足及如針尖般的嘴其實還不難辨識。


小青足鷸



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

2013/4/27新竹金城湖

據當地的鳥友說,新竹地區共有八隻黑翅鳶,金城湖這裡有一對已連續兩年在此育雛的黑翅鳶。

黑翅鳶距我們有兩百公尺遠,不過透過單筒,他貌似貓頭鷹的臉及紅色眼睛、黃色腳爪皆能清楚辨識出來。

停機版的黑翅鳶沒有太大的變動,不過觀察他停留在樹梢上理毛的動作很有趣,大約停留了二十多分鐘,直到我們離開他都還在樹梢上。

前幾天在金山看到懸停版的黑翅鳶,更讓人驚訝不已,他能夠振翅懸停在空中,俯視下方的獵物,待確定目標後,在俯衝而下。只可惜這種機會稍縱即逝,來不及用鏡頭捕捉下來這樣的畫面。


黑翅鳶    Black-shouldered Kite    L31~37cm  (留、稀)


在金城湖上,出現一隻外來客---黑天鵝,應該是逸出鳥,紅色的嘴喙
配上絲絨黑的外衣顯得十分高貴。





在金城湖另一側的濕地更是鷸鴴科的天堂。

如果要作鷸鴴科測驗的話,這裡絕對值得一試身手。

先猜猜看牠們是誰?

A

B

 C

D

A其實是常見的青足鷸的雙生兄弟---小青足鷸,不過個子較小。一眼辨識法就是他的如針尖般的筆直長嘴,這點與青足鷸微上彎的嘴。

小青足鷸的繁殖地與青足鷸一樣皆在歐亞大陸北方如蒙古、中國東北等地,冬天則南遷到非洲、南亞、東南亞及澳洲。

看看下圖就覺得好像看到青足鷸    

B則是第一次見到的新鳥種,當時手邊沒有圖鑑,大民說是鶴鷸,我則說是半蹼鷸之類的。結果兩者都不是,答案是黑尾鷸。

這裡有四隻已完全轉換繁殖羽的黑尾鷸,頭、胸、頸已呈現明顯的紅褐色。

我們發現牠們時已過午後三點,他們正忙著玩戳戳樂,用他們的長嘴不停地刺探泥地。


黑尾鷸    Black-tailed Godwit    L36~44cm(冬、稀/過、不普)





C在這小小一灘濕地裡至少有二、三十隻。而且用雙筒就能非常近距離的觀察牠們的行為。

胸脇部的V字形斑紋是牠們辨識的特點,儘管是非繁殖羽時也能以這點判別。


尖尾濱鷸    Sharp-tailed Sandpiper

最後這種鴴科鳥在他換成繁殖羽後辨識度就大大提升。

上回是在鰲鼓濕地遙望著牠,今天能夠在這麼近的距離看見六隻換成繁殖羽的金斑鴴,排成一橫排在田野裡覓食,真是見幸福的事。







在台北難得一見的池鷺,我們居然看到三隻已換成繁殖羽的池鷺。其中一隻體型較大,另外兩隻較矮小,在長草區不易被發現。




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

2013/4/18 精彩的挖仔尾過境秀

今年這是第一回去挖仔尾賞鳥,去年在這裡第一次見到可愛的小東,那時才剛開始賞鳥,當時連東方環頸鴴都沒見過,還是問路過的鳥友才知道牠的名字。

我們將車子停在停車場後,一群人浩浩蕩蕩跟著老師進入沙洲區,進入步道沒多久就發現唐白鷺的蹤影,不過眼拙的我,看了老半天還是找不到牠。

接著又說發現黦(音同玉,不是念"宛"喔)鷸,這更是我們聽都沒聽過的鳥名。透過單筒定位後,原來長的跟大杓鷸幾乎一個樣。只差在腹部顏色不同。簡單的辨識法:若整隻看起來皆一致者就是黦鷸,而看起來為兩色者就是大杓鷸。所以大杓鷸又稱白腰杓鷸;黦鷸又稱紅腰杓鷸。

檔案庫內沒有大杓鷸近照,只好引用網路照片(台南市鳥類生態網)

若是能看到他們起飛的樣子,應該就能更明確知道兩者間的差異。

黦鷸繁殖於西伯利亞東部、蒙古東北及中國東北。冬天南遷至東南亞甚至澳洲及紐西蘭等地。

黦鷸有時會與大杓鷸混群於沙洲、河口及潮間帶覓食。不過今天我們並沒有看見大杓鷸的行蹤。

黦鷸在全球的數量日益減少,比起已被IUCN(全球自然保育聯盟列為近危物種(Near Threatened)的大杓鷸,因為數量更少,黦鷸進一步地被列為易危物種(Vulnerable)。





黦鷸/紅腰杓鷸    Far Eastern Curlew    L53~66cm(過、不普)




沒想到還有五~七隻的灰斑鴴在這裡覓食。

灰斑鴴 Black-bellied Plover/Grey Plover  L27~31cm (冬、普)

灰斑鴴長的很秀氣,沒有色彩斑斕的背羽,只有單一但有格調的灰。

這幾隻還沒有換成繁殖羽,所以胸前至喉部的黑色斑塊還沒出現。

雖然是冬季常見侯鳥,對我們來說還是頭一次見到。乍看還以為是太平洋金斑鴴,但其實牠樸素多了。

灰斑鴴繁殖於歐亞大陸北部、阿拉斯加等地。冬天則南下到非洲、南亞、東南亞及澳洲及美洲西岸等地過冬,算是一種普遍水鳥。


下圖為黦鷸與灰斑鴴的合照


灰斑鴴獨照一張

下圖為中杓鷸及黦鷸,不過我們早上去時並沒有看到中杓鷸。是大民下午去補拍照片時看到的。照片可知兩者勺子的長度差異有多大。



中杓鷸    Whimbrel    L40~46cm (過、普)






中杓鷸在台灣其實算是普遍的冬侯鳥,只是在有些地方也有少數只是過境的中杓鷸。我想今天在挖仔尾這裡就應屬於過境族群。

中杓鷸廣佈全球各大洲,但是會在台灣出現的中杓鷸主要繁殖區在西伯利亞東北部,冬天則南下到南亞、東南亞或澳洲。

看了中杓鷸及酷似大杓鷸的黦鷸後,沒想到這裡也有小杓鷸,真是大、中、小杓全員到齊。

與中杓鷸相同,小杓鷸也是在西伯利亞東部繁殖,每年春、秋兩季要南下到澳洲、新幾內亞過冬時皆會經過台灣,因此我們能夠在此時見到牠們的蹤影。



小杓鷸    Little Curlew    L28~32cm (過、不普)

還有我們早上沒看到的鐵嘴鴴也與蒙古鴴一併入鏡,不過有人說左邊的是鐵嘴鴴的冬羽,右邊的為蒙古鴴。總之謎底大概只有牠們自己最清楚。



這隻就比較像是正在轉換繁殖羽的鐵嘴鴴雌鳥

下午班比早上班熱鬧,還有紅胸濱鷸,牠已經轉為繁殖羽了

猜猜我是誰(由左到右:鐵嘴、紅胸、黦鷸)

看了這麼多水鳥,其實還有漏網之魚:反嘴鷸。早上班有出現,但因為距離遙遠,沒有特寫照。下午去時只出來一下就閃人。所以今日反嘴鷸照片從缺。

不過光這一天就多了黦鷸、反嘴鷸、中杓鷸、小杓鷸及灰斑鴴,也算是豐收的一天了。


後記:
大民在22號上午又跑了一趟挖仔尾,捕捉到更近距離的反嘴鷸及中杓鷸。

反嘴鷸已換上繁殖羽,連嘴喙的橙黃色都轉為黑色,只剩下下嘴基處還帶有些許橙黃。所以反嘴鷸冬夏羽唯一不變的就是牠的橙黃色長腳及長而上翹的嘴喙。







中杓鷸的條紋狀頭央線十分明顯這點與小杓鷸十分相似,不過因為大小差很多,辨識上並不困難。





幸運的大民這天還看到了唐白鷺

唐白鷺是少見的過境鳥,而且出現地方多在海濱,來台灣過鏡的唐白鷺已經換成繁殖羽,因此頭上的飾羽已經長出來



在看看正面的藍色眼先、黃色嘴喙及黑腳、黃趾,看樣子真的是唐白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