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3日 星期日

2014/2/20新學期新氣象----朱連雀

春季班開學第一天早上,接到迷鳥朱連雀出現在木柵的鳥訊。本猶豫著要不要翹課直接前往鳥點,最後還是決定乖乖地把課上完再去。

中午下了課,午飯還沒吃就趕往鳥點。到了現場,果然,只要看到大砲群就知道沒有白跑,大約有 超過五十個人,團團圍住一棵大樹。拿出雙筒一看,原來是一群約五、六隻的綠鳩在樹上。

而主角朱連雀呢?據說不是經常性的停在某個枝頭上,因此需要點耐性。

就在等後朱連雀的同時,當然要來欣賞一下久違的綠鳩。春天的綠鳩剛換上戰袍,果然比上回冬天時在八仙山看到的更加鮮艷。

平常生活在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的綠鳩,會在冬天時降遷到的平地。這裡正值雀榕結果的時候,又稱為鳥榕的雀榕自然吸引了許多鳥兒來這裡覓食。




綠鳩    White-bellied Pigeon    L31~33cm    留、不普

沒過多久,我們就發現了比綠鳩小的好幾號的朱連確出現在雀榕上,刁了雀榕果實後便飛到不遠處的高樹上獨自享用。

Waxwing的鳥名是源於牠灰色次級飛羽末端的臘質紅色突起,無論朱、黃連雀都有這個特徵。


朱連雀       Japanese Waxwing         L18cm    迷

剛開始因為牠們的大小與白頭翁相近,與白頭翁相混時不容易找到。一旦發現了如同戴了鳳冠及畫了粗粗的黑眼線的頭部,就很難錯認這帶著濃濃的古典美的丫頭。


仔細看牠們尾羽末端一小截的紅色就是讓牠們稱為朱連雀的原因。相對地,黃連雀的尾部就是黃色的。


連雀科的鳥,無論是朱、黃都是迷鳥,會來到台灣的只有極少數或是與鳥群失散因氣候而來的。所以今年看的到,不代表明年也可以見到,希望下回能有機會見到牠的結拜好姊妹---黃連雀。
_

20140218一點也不粉紅的粉紅椋鳥

昨天才收錄三趾鷗,今天又多了稀有迷鳥---粉紅椋鳥,只能用"幸運"來形容。過完春節,果然馬年的鳥運漸入佳境,揮別了蛇年下半年三天兩頭槓龜的窘境。

兒這個粉紅椋鳥的鳥訊則是昨天在三趾鷗現場向其他鳥友打聽而來。果然為了突破三百,大民變的超積極,不能光是在電腦前面欣賞別人的照片,到了現場,更得要積極融入人群。

這個鳥點位在宜蘭,我們一到現場,鳥友說剛剛才出現沒多久,我們只要有耐心,沒多久就會再來訪。

八哥科的椋鳥並不怕人,只要有東西吃,就會出場亮相。託其他鳥友的福,我們也有免費的Show可以看。

非繁殖羽粉紅椋鳥一點也不粉,絲毫看不出來牠的應有的特徵。

而繁殖地在歐洲東部至亞洲中西部一帶的粉紅椋鳥,居然在北返途中飛到台灣,滿足我們鳥人收藏癖。


粉紅椋鳥             Rosy Starling        L  22cm   迷








聰明的椋鳥,會先在近處的高點,看看是否已準備好美食佳餚。只要美食當前,粉紅椋鳥的安全距離可是非常的近。





2014年2月22日 星期六

2014/2/17沾了油汙的三趾鷗

挖仔尾一向是觀賞水鳥的好地方,住在北台北的我們去過挖子尾不下數十趟,不過倒是第一次聽說這裡有鷗科海鳥的蹤影。而且一來就是數百尾,聽說有黑尾鷗、銀鷗之外,還有更稀奇的三趾鷗、海鷗。趁著久違的好天氣,帶著便餐便趕緊往挖仔尾跑,希望鳥兒們不要也趁著好天氣啟航北返。

我們抵達挖仔尾時約下午兩點鐘,新建的堤防前已經停滿了車子,果然雜食性的鷗科鳥是不怕人的,儘管堤防邊是以列隊的大砲來歡迎牠們,牠們也不為所動地站在沙灘上或休息或整理羽毛,直到領頭的一聲令下,大傢伙兒才會群起而飛,尋找另一片攤地。


還沒開始賞鳥前,只要在海邊看到的海鳥,我通通稱牠們為海鷗,直到成為鳥人後,才知道海鷗其實是專指某一種類的鷗科鳥,而鷗科之於我,還是"霧煞煞"。畢竟台灣常見的鷗就是那幾種,須要南征北討才有看到各種鷗。另外,鷗科鳥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才會"轉大人",因此羽色有分一齡、二齡等等,光是一種黑尾鷗,我就拿他沒轍,只能說對鷗沒甚麼Fu來安慰自己。


下面三張圖分別是黑尾鷗的幼鳥與成鳥(羽成鳥相同的是嘴喙由黃、黑、紅三色組成,但是配了一雙粉紅色的腳,有別於大人的黃腳),我們從一大群黑尾鷗中一隻隻地尋找三趾鷗的蹤影。



已經"轉大人"的黑尾鷗,嘴尖的紅點明顯,黃腳、黃眼睛也是辨識點之一。



 就在成群的黑尾鷗成鳥、亞成鳥後面,發現了黑色耳斑的三趾鷗。



三趾鷗之所以稱為三趾鷗的確是因為牠已經完全退化的後趾,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牠走起路來,總是跛跛的。

但是我更喜歡牠的英文名字:Black legged Kittiwake。通常英文名字是以最直觀的方式來命名,而黑腳可說是三趾鷗有別於其他鷗種最明顯的特徵。因此,在一堆黃腳的黑尾鷗中,只要耐心地用雙筒掃射,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三趾鷗。

我們先是發現這尾沾滿油汙的三趾鷗,努力地在清理羽毛,但是很明顯的牠的努力並沒有成效。

三趾鷗   Black-legged Kittiwake  L37~43cm   冬、稀


就在大家沒注意時,不知道打哪兒又飛來一隻三趾鷗,不過同樣沾滿了油汙。



黑的發亮的雙腳,少了後趾,看起來像是扁平足。


物以類聚,第二尾三趾鷗很快的就往第一隻的旁邊飛去,讓人有鶼鰈情深的感覺。


三趾鷗與大部分的鷗科鳥一樣,都是住在遙遠的北方,因此牠們也是第一波北返的侯鳥。聽鳥友說,在上周有風有雨的那幾日,挖仔尾的鷗況更好,種類多,數量更多,因為大家都被壞天氣困住了,因此在淡水河出海口等待,順便補充食物及體力,養足了精神後,再繼續牠們回家的旅程。

20140205新春大禮---山鶺鴒

去年底,為了山鶺鴒跑了好幾回田寮洋,結果都槓龜,沒想到農曆年前又有山鶺鴒的鳥訊,這回則是出現在台北市的南港地區。

算算到今天為止,也跑了三五趟,總算將山鶺鴒收入囊中,距離三百大關,又更近了一步,可算是我們馬年的開春大禮。

我們去了南港大排好幾回,試著以找黃鶺鴒、灰鶺鴒的方式尋找山鶺鴒。以為他也會像其他鶺鴒一樣,飛行時帶著啾啾或是啾啾啾的叫聲,可惜循聲找到的都是灰鶺鴒或是黃鶺鴒。

我們兩個分頭在大排兩岸尋找,沿著水邊淺淺的泥土地用雙筒仔細的搜索。

先發現到的山鶺鴒的仍是眼尖的大民。他趕緊呼叫我過去,儘管我以最快速度飛奔過去,飛的還是比我用跑的快,我趕到時,只見牠以波浪式飛行法朝更遠處飛去。

既然確定牠在這裡了,時間還早,我們繼續沿著大排兩岸搜尋,同樣鎖定在大排與水邊交接的泥灘地。果然,沒過多久,他又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有別於其他鶺鴒上下擺動,山鶺鴒是以左右水平方向搖動他的尾羽;體型上也比山鶺鴒、黃鶺鴒小了一號。因為有著黑白分明的羽色,辨識度倒是蠻高的。


 山鶺鴒     Forest Wagtail        L16~18cm   冬、稀



山鶺鴒(Forest Wagtail),顧名思義就知道他與黃鶺鴒、灰鶺鴒一樣同屬鶺鴒科,不過牠的棲地多屬低海拔的闊葉林底層。以步行的方式尋找腐質層底下的軟體動物或昆蟲。

山鶺鴒繁殖於亞洲東部,冬天便到南亞、中國東南部及東南亞過冬。但現在已進入初春時節,這尾山鶺鴒不知道是在北返途中行經北台灣呢?還是已經在這溫暖的南港大排中過了一個冬天呢?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脖子上的黑色項圈十分明顯


山鶺鴒並不是太乖的鳥,很少在定點待超過一分鐘,追著追著只能眼睜睜地看他飛走了。



2014年2月6日 星期四

2014/1/13宜蘭下埔長尾鴨

為了找這尾從中國大陸飛來的迷鳥長尾鴨,我們不知去了宜蘭多少趟。明明早上還在FB看到鳥友Po照片,中午趕到時就是遍尋不著。

終於在這個午後,讓我們攔個正著,在太陽公公有意無意的露臉下讓畫面更柔和。

據說她在13年12月份就來了,在此之前,台灣從來沒有長尾鴨來台的紀錄,因此讓我們的鳥種紀錄又增添了一筆。

牠每天出沒的地方不同,不過通常都是在養蝦場裡被發現。

大部分的時間牠都待在水中央,與四周保持距離,若有人走近,牠才會緩緩地往反方向移動。

不過以鴨科水鳥來說,能這樣靠近而不飛離已經算是很大膽的鴨子了



長尾鴨    Long-tailed D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