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2013/12/10 追追追,追到鰲鼓看黑鸛

眼看著2013就要接近尾聲,大民的鳥種數已達270,希望在最後這一個月裡突破三百,也算是給自己一個里程碑。

於是最近的他非常勤勞地跑野柳、金山等地,一看到有鳥訊就出發。不過,賞鳥這種事,也要鳥兒肯賞臉才有辦法,畢竟跟走動物園不同,於是我們自己又安排了一趟南台灣三天兩夜賞鳥行,希望能夠帶來一些南方的鳥種,讓我們開開眼界。


主要分為兩大區塊:台南的台江國家公園及嘉義的鰲鼓溼地是國家級溼地保護園區,因為腹地廣大,我們花了足足兩天的時間,再利用回程的半天,順路遊覽了濁水溪口及彰化福寶溼地。

台江國家公園的園區範圍廣大,包括了七股潟湖、黑面琵鷺保護區、四草生態園區、鹽田生態保護村等。我們抵達台南時才剛過中午,首先看到的是我們從未在鳥書中看過的新鳥種---灰喜鵲。

會看見牠們是行經一片公園時看見整群顏色很特別的類似喜鵲的鴉科鳥在草地上翻找著蟲子。

手邊的鳥書上沒有資料,只好求救Google,果然牠們是台南近來族群漸增的外來種灰喜鵲

牠們有著同喜鵲一樣群聚的習性,聲音則與樹鵲相似,但外表十分討喜。因為鴉科鳥的智商很高,儘管被棄養,覓食能力強,天敵少,於是鳥口越來越多,以台南市為主要繁殖地。



灰喜鵲    Azure-wing Magpie    L34~38cm    外



因為沒算好潮汐時間,除了在一個魚塭裡發現一尾擬態中的黃小鷺,站在水車上直盯著水裡頭看。

逛了幾個保護區都沒甚麼令人驚豔的畫面,最後我們回到四草溼地。下午四點鐘,潮水漸漸退了,露出淺淺的泥灘,這時大批大批不同族群的鷸鴴棵水鳥輪流在這裡覓食。

下面兩尾都是長趾濱鷸,不過要從一大片長像相近的水鳥中找出誰是黑腹濱鷸、誰是長趾濱鷸對我來說還是一大考驗,因為我天生對大小、尺寸沒甚麼Fu,每次碰到滿地鷸鴴的時候,都得再拿出鳥書一一比對。

長趾濱鷸(雲雀鷸)




 黑腹濱鷸




這裡也有許多太平洋金斑鴴,不知道未甚麼,這裡的金斑鴴非常金,絕對不會與灰斑鴴搞混。


太平洋金斑鴴

這兩尾應該是一對的,因為總是亦步亦趨地在一塊兒,還會固定在田埂上來來回回地玩小跑步遊戲。






我們終於在四草看到反嘴鴴了~~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在一群高翹鴴中希望能找到一、兩尾偷渡的反嘴鴴。

果然反嘴鴴在台北是很難見到的,來到這裡才是反嘴鴴的大本營。聽說,每年來四草過冬的反嘴鴴日益增加,來了這裡看到建設中的保護區,相信以後應該會有更多鳥兒來這裡度冬。



反嘴鴴    Pied Avocet    L42~45cm     冬、稀 

與高翹鴴同樣是長腳鷸科的反嘴鴴,體型上感覺比高翹鴴大了不少,黑白相間的體色在加上特別上翹的細反嘴,讓人覺得牠十分高雅。


上圖看不出來牠也是長腿一族,因為他們趾間有蹼、善游泳,就算在深水區內的可以游泳覓食。


下圖的反嘴鴴露出長長長的腳,與高翹鴴看似雙截棍紅紅長腳不同,牠的腳是藍灰色的。

反嘴鴴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印度及非洲,亞洲北方的族群到了冬天便南下到中國東南、台灣等地度冬。

牠們的覓食方式與黑面琵鷺十分相似,都是將牠們長嘴當湯匙用,在水左右來回撈拾。這是因為牠的是以嘴喙的觸覺神經來覓食,吃的也都是沙洲、魚塭等水域中的小魚蝦和底棲生物。

不論是在台南四草還是嘉義鰲鼓溼地都有見到與黑面琵鷺混群的反嘴鴴。


清晨與傍晚的鳥況總是比較好,前一天傍晚看過了鷸鴴科水鳥後,第二天早上我們又回到四草看到了黑琵。






單獨一尾大白鷺佇立在黑琵群中,更襯出牠的優雅。

大部分常見的或不普的鷸鴴科水鳥我們大多看過了,因此要在這部分新增鳥種數其實並不容易,因此我們轉往鷗科鳥發展,找找看能不能新增一些普遍但我們從未觀察到的鳥兒。

因為要近距離地觀察鷗科鳥並不容易,大多時候牠們都是飛的又高又遠,要以雙筒追蹤已不容易,更何況要能夠看清每種鷗的細節就只能碰運氣了。

黑腹燕鷗每年都有相當大的族群在台南過冬,對於我們這些北部咖應該算是最大宗的吧,滿滿看過去一大片,除了紅嘴鷗外就是黑腹燕鷗。



雖說在這裡看了一大票的黑腹燕鷗,但回家後發現能夠拿出來的照片就只有這兩張。




據聞南台灣出現的新紀錄鳥種---細嘴鷗,長相跟紅嘴鷗很很接近,但是有著白色的眼睛。

我們很仔細的用單筒掃了一下這群紅嘴鷗,果然稀有鳥種不是這麼容易發現的,也不是努力就可以發現的,就帶了一籮筐的紅嘴鷗回家吧!!

紅嘴鷗





再看看另一種鷗---裡海燕鷗,五十多公分長的紅嘴大鷗就只有牠了~

台南的鳥差不多都看完之後,我們轉往嘉義,要把剩下來的時間留給鰲鼓。

嘉義布袋是新紀錄鳥種---細嘴鷗出現的地方,因此每每見到鷗群總會停下來仔細觀察,後來在一群停泊在水面的鷗群中,發現一尾長相特別的鷗。

乍看之下會認為牠是織女銀鷗(黑脊鷗),不過回來之後比對了其他照片,發現牠有著不同於織女銀鷗的黃色的腳丫子。

可惜的是照片不多,要更進一步拍攝時,灰林銀鷗就跟隨著鷗群離去了。

灰林銀鷗繁殖於俄羅斯西北部,冬天南下到中國南部沿海度冬,因此我們才有機會在這裡看到牠。

鷗科為雜食性水鳥,也就是甚麼都吃,最常看見鷗科鳥成群守候在港邊,待於船一回來,就檢拾著漁船丟棄的小魚蝦,或是腐壞的食物。


灰林銀鷗   Heuglin's Gull  L51~65  冬、稀/過、稀




這回在敖鼓最大的收穫就是黑鸛。我們從金門追回嘉義鰲鼓,不過一切只能說是幸運而已。

我們第三天一早到觀海樓想先巡視一下環境,沒想到就讓我們中了頭獎。

雖然鸛科水鳥並沒有漂亮的外表,台灣唯二的兩種鸛科水鳥東方白鸛與黑鸛都收集完成。雖然黑鸛比起瀕危的東方白鸛在全球數量上比較多,但在我們台灣的鳥種紀錄史上同樣為稀有的冬侯鳥。

黑鸛    Black stork    L99~105cm    冬、稀/過、稀

透過單筒觀察這隻黑鸛其實還沒有那麼黑,嘴喙部分也還沒那麼紅,因為牠還是亞成鳥,雖不知道牠是第幾齡的亞成鳥,不過能夠獨自飛來台灣也是很不容易的事吧。

飛行版的黑鸛


在短短二十分鐘內牠就換了三個位置,不過也讓我們看得很過癮,比起上回在關渡看到的東方白鸛,這尾黑鸛少年算是給足了面子。

黑鸛繁殖於歐洲、亞洲中部至中國北方,冬天便南下到非洲、印度及中國華南地方。

與東方白鸛一樣,喜歡在草澤、河口、湖泊等溼地以魚類、兩棲類昆蟲等為食。



另外還聽說最近這裡出現了白額雁,為了尋覓牠的行蹤,我們來來回回其他區域,卻始終不見身影。

海堤旁的賞鳥牆依舊是我們最喜歡的賞鴨處,為有在這裡才能夠看到這樣多的鴨子,如果要做個浮水鴨辨識專輯,來到這裡取材一定收獲豐富。各種公鴨、母鴨、覓食方式等等在這裡都可看到。


尖尾鴨


尖尾鴨公鳥



琵嘴鴨(公)

琵嘴鴨(母)

聽說最近也有白額雁及花雕在鳌鼓出沒,不過我們努力找了一會兒,最後仍無功而返。



總結一下,這回南下的三天兩日遊裡,新鳥種僅增加四種(灰喜鵲、反嘴鴴、灰林銀鷗、黑鸛,果然往三百俱樂部的路途日益艱辛。

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2013/11/07大迷鳥---卷羽鵜鶘

第一次跟著老師來宜蘭賞鳥,以前總是自己兩人為一組跑跑釣鱉池看黑琵,或是附近的五十二甲看鷸鴴科水鳥。總之,宜蘭真的是是像台北的後院一樣,三不五時就會來這裡賞鳥,也不覺得跟著老師會有甚麼不同,沒想到今天就讓我們又多了個宜蘭的鳥點---下埔

下埔並不是我們今天第一個鳥點,在這之前都沒有甚麼好貨色出現,來到這裡突然閃過一尾黃小鷺,雖然追了一會兒,害羞的他還是消失在草叢中。

接著出現的是紫鷺,挺挺地站在樹上,雖然距離很遠,不過大家南德看到這樣全都露的紫鷺畫面,看起來正值壯年,因為羽毛豐滿再加上顏色非常正,就像穿著新做好的毛皮大衣一般,驕傲地站在樹上,如明星般讓大家欣賞了許久。





就在大家欣賞完了紫鷺及鷺鷥林之後,正要轉往下一點時,又有眼尖的同學發現一尾特別的秧雞。

大家都知道,秧雞科的都是出了名的小氣鬼,總是吝於見人,儘管老師馬上衣聲令下"大家蹲下",還是讓他躲入了蘆葦叢中。

要拍到清晰版的照片是沒望的,至少拍到了半遮面版以供存證。

因為老師在場,馬上為牠正身,牠就是是過往常見但如今日益減少的灰胸秧雞。


灰胸秧雞    Slaty-breasted Rail    L25~30cm    留、不普


灰胸秧雞與其他秧雞棵水鳥一樣,多出現在紅樹林、水田、池塘溪畔等濕地,生性害羞,多在晨昏時才出來覓食,我們是在早上十點多的十後發現牠的。





用過中餐後,據報有大迷鳥---卷羽鵜鶘出現在附近,於是我們趕緊往鵜鶘的所再地前去。


卷羽鵜鶘是台灣唯一發現的鵜鶘科鳥種,牠就是俗稱的大嘴鳥,通常以結群方式將魚圍困,再以巨大的喉囊補魚。

單獨看牠還感受不到牠的巨大,相較於一旁的蒼鷺,就可以知道卷羽鵜鶘有多大了吧!


卷羽鵜鶘    Dalmatian Pelican    L160~180cm    迷


繁殖於東歐至中亞的卷羽鵜鶘,到冬天時便往非洲北部、南亞及中國東南沿海移動。因為棲地日益減少,卷羽鵜鶘的數量也嚴重減少而列為全球"易危"鳥種。














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2013/11/20鳥人的天堂---金門

從剛開始賞鳥時就常聽鳥友們說金門的鳥況有多麼多麼的好,鳥會辦的金門賞鳥團總是在一開放報名時就秒殺。去年來不及報名,今年就一直等著鳥會公布報名資訊,摩拳擦掌想著今年一定要報上。

人算不如天算,十月初忙著北海道賞鳥的事,一蹉跎,竟過了報名時間。

既然跟不了鳥會的團,我們兩人一團機動性超高,三天前確定金門天氣後,馬上決定去金門,上網買機票、訂旅館、租車十分鐘搞定。至於賞鳥點網路資訊豐富,更不是問題。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倉卒決定,機位有限,票價及時間都不算上好,如果能早個四五天訂機加酒的套裝行程,價格上就更好了。

11/20  7:55   松山---金門
11/22  12:50 金門---松山

出發時,台北天氣陰冷,穿的野厚重,沒想到一下飛機,太陽公公竟微微露臉,完全一掃台北濕冷的天氣,轉為溫暖的冬陽。

在機場小七採買了簡便中餐,拿了車便開往第一站---太湖。

上回來金門是6年前以小三通方式前往福建祭祖,再搭船前往廈門前在金門停留三天觀光。

六年前的金門三日遊屬於懷舊之旅,參觀了戰時的坑道、古蹟等等。這次走的是生態賞鳥路線,感覺金門的道路變大條了,而且非常乾淨。再加上走的都是溼地、公園,覺得處處綠意盎然,變得很不一樣。


這是我們第一站太湖,仔細看上面電線中段處有一小點黑白相間的小東西。牠可是我們來到金門看到的第一尾新鳥種---斑翡翠。

雖然距離非常遙遠,用單筒也僅能略為辨識出牠是斑翡翠,不過牠後來突然飛起並且懸停在空中的畫面,讓首次見到的我十分訝異,與翠鳥同一科的小小精靈居然也能像猛禽一樣懸停在空中。


下圖僅為示意,後續會有錄影版


金門慈湖的鸕鶿夜歸是非常有名的,不過我們先到了太湖,就先看看太湖鸕鶿。




在金門幾乎只要有湖、有水的地方就有小鷿鷈,而冬天換成非繁殖羽的小鷿鷈真的不太好看。


在太湖邊的白千層上整群機機喳喳叫個不停的原來是絲光椋鳥,數量之多應該有上百尾吧~

在台灣從未見過絲光椋鳥的我們,居然一次看到了整群的絲光椋鳥,真不愧是金門的普遍冬候鳥。

而牠們的繁殖區是在中國東南及華南地區,冬季時南下經過台灣或有少部分停留在台灣過冬,所以在台灣本島牠們就屬於不普遍的過境鳥或是冬候鳥。


樹叢間的絲光椋鳥不易觀察,還好牠自己找了個好舞台也擺了好pose

絲光椋鳥    Red-billed Starling    L21~24cm    金門    冬/普



這裡的棕背伯勞也比比皆是,不過怎麼看都覺得比本島的大尾一些,顏色也比較深。






就在太湖邊,忽然一件又大又黑的烏鴉飛過,沒想到牠還戴著白圍巾,真是貴氣十足,難怪被稱為玉頸鴉。

雖說圖鑑上寫玉頸鴨為金門不普遍留鳥,但其實在這短短三天就看過好幾回,還在一座高塔上看到在上面築巢的玉頸鴉家族,。




玉頸鴉    Collared Crow    L48cm  金門  留、不普


離開了太湖,我們接著往浦邊走,繞呀繞的在經過一片民宅旁的田地時,發現在一旁的瓜棚上竟然有一對蒼翡翠。不過我們下車時大手大腳地所以還來不及捕捉到牠們成對的畫面就分開了。

果然如圖鑑所寫,公鳥的棕色則較深,母鳥較淡。來不及捕捉到成對的畫面,只好分別入鏡。

蒼翡翠  White-throated Kingfisher    L27cm金門留、不普




蒼翡翠在金門四種翡翠中棲地屬性是最廣的,不像斑翡翠及黑頭翡翠、赤翡翠都出現在水邊。蒼翡翠也會出現在農耕地裡,吃的是昆蟲、蜥蜴等非水生生物。據當地鳥友說,近年來蒼翡翠是最容易看到的;而斑翡翠就少了許多。

下面的蒼翡翠公鳥是我們同一天看到的第三尾蒼翡翠,他的棲地就在海邊。看得出來牠的棕色部分深了許多,應該是公鳥吧。






雖然一直等待他轉個方向讓我們能拍個大頭照,不過,沒多久牠就飛走了。

不知道是不是正值高良休耕的時節,處處都是休耕的農地,所以鶺鴒科的鳥兒特別多。沒看到台灣本島常見的灰鶺鴒,倒是很多與灰鶺鴒相近的灰背白鶺鴒。

乍看之下以為是灰鶺鴒,但看到他們黑色的腳,以及白色的後腹部,就知道他們不會是灰鶺鴒。翻了鳥書,才知道他們是金門常見的灰背白鶺鴒,長的跟本島常見的白鶺鴒差很大吧。



灰背白鶺鴒



旱地裡的類鷚鳥兒不少,鳥功不足難以分辨,不過下面這位站挺挺的應該就是我們熟悉的大花鷚。


大花鷚

下面這尾我們看了很久,一度要將牠列入新鳥種---灰叢鴝。不過實在沒把握,最後投票決定牠是黑喉鴝。


黑喉鴝


就是下圖的角度讓我們質疑牠的身分

馬山觀測站旁的濱海道路上就可看到成群的蠣鴴、大勺鷸、灰斑鴴。只是距離遙遠,無法幫牠們拍特寫。不過到此,我們又多了一枚新鳥種---蠣鴴。可惜直到離開金門都沒機會拍到清晰版的蠣鴴。



而在另一邊的海中央,有數尾可愛的中勺鷸正在午休打盹,一旁連蝴蝶都來作陪。



冬天的鷸鴴科水鳥長的都大同小異,看了老半天應該是黑腹濱鷸。

黑腹濱鷸






青足與黃足鷸

雖然照片不甚清晰,不過有著黃腳加上明顯白眼圈的應該就是黃足鷸沒錯。


黃足鷸

非繁殖羽時期的裏海燕鷗,又稱紅嘴巨鷗,果真是又大嘴又紅。


裏海燕鷗





馬山觀測站這裏的鳥況真是精彩,只是要注意潮汐時間,原本一群又一群的水鳥,一退潮,大傢伙兒就立馬鳥獸散。


冬天天色暗的快,我們根據鳥友提供的資訊來到小乖的站岡點。果然一到就看到小乖站在牠的招牌舞台上亮相。不知道牠已站了多久,不過我們與牠四目相對的時間也不數分鐘吧,牠就飛往對岸去了。

不過能在投一回來金門賞鳥,在第一天就集滿金門招牌三翡翠,我們已經心滿意足,不敢再奢求甚麼。


黑頭翡翠






黑頭翡翠塊頭是翠鳥科四種之中最大的,不過牠捕魚的效率並不是最好的,反而是靈巧的翠鳥抓魚的命中率是最高的。

11/21
今早吃過好吃的廣東粥,到小七採買水及中餐後就前往今天第一個鳥點---浯江溪口。

我昨天才在碎碎念著:戴勝在金門不是普鳥嗎?怎麼一尾都沒見著。

今日一到海濱公園對面的運動場,就發現草地上一點一點、像鋤頭般一直"骨頭"的就是我的愛鳥---戴勝。





放眼看去,大家都非常忙碌的吃早餐,完全無警戒,因此僅看到一次張冠的瞬間。






浯江溪口的濕地有紅樹林,雖然規模並不大,我想也有逐年縮小的趨勢,這是讓人比較擔心的地方。據賞鳥二三十年的老師說,以前的金門鳥況更好,現在已經差了許多。

早上九點多的鳥況似乎不是太好,除了戴勝外,還有水鳥蠣鴴,不過人一靠近就飛走了。

於是我們再轉往慈湖看看金門常見的冬候鳥---冠鷿鷈。

第一次見到冠鷿鷈是在今年十月的北海道之旅,也是冬羽。當時距離更遠,數量上也不如金門這樣多。

冠鷿鷈 Great Crested Grebe  L46~51cm 稀、冬 金門 冬、普

冠鷿鷈看起來就像梳了個髮髻在頭上,配上牠的紅嘴,白臉,覺得很像日本人。





 本島常見的冬候鳥高翹鴴這裏一樣也不少,我們試著從一大群高翹鴴中要找出一兩尾反嘴鴴,果然徒勞無功。



高翹鴴

如果沒記錯的話,第一尾環頸雉是我們第一天在南山林道看到的,不過當時天色很暗,害羞的環頸雉也緊緊出來走台步幾十秒便隱身在樹叢中。

下圖這尾環頸雉是我們三天裏看過最漂亮的一尾,距離近,陽光下牠臉部的金屬光澤忽藍忽綠,照片上或鳥書上胸前的棕紅色,在陽光下其實是紫紅色的。

牠胸前倒三角形的羽毛,看起來比較像麟片,順著牠的胸頸而下,柔順而服貼。

可惜的是拍出來的角度不好,總是多了一根樹幹在畫面中央,不過環頸雉真的是容易看見的普鳥,不過只能車拍,一下車馬上消失無蹤。


環頸雉    Ring-necked Phsant    L80cm

環頸雉在台灣本島是屬於台灣特有亞種,但是在金門則是引進種,雖然如此牠還是美的令人咤舌。

下面這尾是在第三天拍到的,出現在旱田邊,當時距離比較遠,精緻度就有差。這三天看過的環頸雉不下五尾,不知道是甚麼緣故,一尾母鳥都沒看見。


黑鶇也是我們這回新鳥種,剛開始還以為是八哥,仔細看其實牠們是金門常見的普鳥黑鶇。

 黑鶇    Eurasian Blackbird    L28cm  金門    留、普

牠的習性就與一般鶇科鳥一樣,喜歡在地面活動,不過牠似乎更怕人一些,看了好幾回,不過最近距離的就這麼一次。



大片原野上方最容易出現猛禽,除了常見的黑鳶外,這裏也有不普通的普通鵟,白色翼下的黑色腕斑是牠最大特徵。


一向讓人頭大的猛禽,這一年來老師不只一次的現場說明,對於猛禽慢慢有些學習上的心得。後來發現其實先學會看剪影是比較快的方式。因為在現場猛禽飛得又遠又高,要能夠看清楚特徵的機會並不多。

先藉由剪影入門,再加上振翅的方式、大小尺寸、棲地等附加資訊來辨別分屬,在現場多取得資訊辨識猛禽的正確率就會漸漸提高。在日本的鳥書及當地的濕地中心看到最多的教具就是由剪影。無論是在天空飛的、停棲版的都看得到。




一直覺得白腹秧雞長得像藝妓,因為牠有著白色的臉,但是我們的相片資料庫中竟沒有一張全臉照,只能說自己不夠精進。


白腹秧雞

鷚屬的辨認也不太容易,其中最好認的應該就是偏綠色的樹鷚吧~~

樹鷚

行程已接近尾聲,明天我們只有半天的行程。不過在浯江溪口的沙洲上,發現了一尾剛捕到魚貨的斑翡翠,站在河邊的石頭上甩魚。

隔著一條溪,我們僅能透過單筒欣賞他甩魚的特技,還有小錄一段影片




真的是可愛的斑斑,可惜只有遙視版。


斑翡翠是金門的特產,雖然他分部於非洲、中東及中國南方,若是不出國的話,要看斑斑就得來金門看,本島還看不到呢!

斑翡翠    Pied Kingfisher  L29cm  金門   留、不普 



11/22
今天只有半天時間,直接開到浯江溪口看有沒有機會再見到斑斑。

果然早晨的鳥況比較好,斑斑跟蒼翡翠都有出現,潮水還沒上來,水裏的水鳥也不少,又到了鷸鴴科大考的時候了。


下圖是三趾濱鷸

紅胸濱鷸

彎嘴濱鷸

黑腹濱鷸三趾濱鷸


下面這位是黃足鷸


還有跟赤足鷸相近的鶴鷸(左)


九點半過後鷸鴴科水鳥漸漸遠走,於是在離開前再往慈堤巡視一下,收錄一張鸕鶿滿天的畫面。







離開了慈堤,最後一站我們來到中山林。這裡類似大片原始林的感覺很舒服,像是在本島的高山上,走在林間賞鳥真是一大享受。



雖然這裡鳥況不算好,我們也僅捕捉到一尾模糊版的黃腰柳鶯,但是林間的柳鶯不少,用雙筒靜靜觀察也是樂趣十足。

黃腰柳鶯


回顧這次金門之旅,三天下來共看了82種鳥,其中包括10種新鳥。

看了金門三種翡翠已是我們此型最大收穫,雖然有一、兩種目標鳥---叉尾太陽鳥及黑鸛沒看到,也成為我們下回再來的藉口。以金門這樣好的賞鳥環境,我想一年來個三趟應該也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