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2020/4/11的栗耳鵐(赤胸鵐)



跟前兩年比起來,今年的鵐好像比較多,乍看之下赤紅色的腮幫子以為他是,但是size又比較鵐大了不少,其實他是原來稱為赤胸鵐的栗耳鵐(我也不知道那個名字先),而且繁殖羽的有著小鵐沒有灰色。


再來就是除了"栗耳"外,他還有一個"赤胸"的特徵也要檢查一下,這樣就不會跟小鵐弄混了。下面這張照片就是小鵐了。


小鵐(於2013/10龜山島秋過境)


2021/4/19黃頭鶺鴒and中地鷸初紀錄


很久沒有做紀錄,除了懶以外,還有就是因為現在已經很少有新鳥種;不過今年以來其實看了不少新鳥種,等等再一一登錄起來。

這周末運氣很好,看到了一尾乖巧的春過境黃頭鶺鴒,因為是春過境所以比較容易看到牠們穿好戰衣(繁殖羽)。



平常最常看到的鶺鴒大多是灰鶺鴒、黃鶺鴒跟白鶺鴒,個性都算是有些害羞,不太讓人靠近,只能遠遠等著他慢慢靠近,所我們這次也是從三十米開始慢慢等,果然漸漸地他覺得我們無害之後才會慢慢靠近,最近距離有到二十米吧。

在欣賞黃頭鶺鴒的同時我們還欣賞了緋秧雞跟中地鷸。



要分辨中地鷸跟田鷸實在時十分困難,若是只靠我們是沒有辦法認出他是中地鷸的,當然是靠現場的鳥友大哥告知這是中地鷸,也讓我們多的一個新鳥種,果然是出外靠朋友。(據說中地鷸與田鷸的分辨點在於頭型,中地鷸的頭較方;田鷸較圓)




2016年9月19日 星期一

2016/8/27 預鴴水鳥秋過境開始了

今年的夏天還沒有看到尾巴,每天最高溫仍然有三十多度的天氣裡,很難想像鷸鴴科水鳥已經啟程要往南方度冬去了。

就在幾天前接到大園有環頸鴴的鳥訊,而他也是我們苦候多年,總是希望在一群小環頸鴴中能夠發現一尾沒有帶著金框眼鏡的環頸鴴,每每覺得就是牠了,卻又被打槍,如此稀有的孩子,連老師都說只看過一次,更是激起我們挑戰不可能任務的熱情。

這天天氣爆好,天很藍當然氣溫也很高,可是就在那幾畝水田裡的鳥況真的是出奇的好。

不過要在諸多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的孩子裡找出那麼一尾不太出色的環頸鴴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只能用單筒慢慢掃,根據鳥友提供的資訊當然是有找到,雖然距離很遠,美照是沒有啦,只能勉強稱作"模糊的紀錄照"


如果牠今天穿的是冬季制服,要從數十隻的小環頸鴴中找出牠,我想是更不可能的,好在牠還穿著戰服,使牠跟小環頸鴴的差異明顯了許多。
除了偏鮮黃色的腳以及黃色嘴基是牠公認的特徵外,其實牠在體型及體態上也跟小環頸鴴有些許的不一樣。在我看來,環頸鴴的體態較圓潤,且身形比較趴。不過這是個人感覺也不能當作通則。
   環頸鴴     Common Ringed  Plover             L18~20cm          冬、過/稀有




儘管我們只能遠遠地看著環頸鴴,到離去前牠都很害羞地與我們保持距離,還是讓我開心的一整天,接連兩天我們都來報到,還意外發現小濱鷸,那也是我們之前曾經在新竹南寮漁港發現過"疑似版",這回因為牠還帶有些許的繁殖羽,而且獲得多數鳥友的認同,讓大民對自己對於鷸鴴科特有的FU更有信心。

不過老實說,對於小濱鷸我還是抓不到辨認牠的訣竅,下次牠在出現在我面前,我想我可能會把牠當作紅胸濱鷸吧~尤其是在冬天。

小濱鷸    Little Stint        L12~14cm                                        冬、過/稀










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2016/5/7 迷鳥彩環

雖然收到彩環鳥訊已有一個多禮拜,直到這周才有時間南下尋鳥。我們五點鐘起床,半小時後整裝出發,或許是適逢母親節週末,高速公路上雖然車子不少但並沒有到壅塞的程度,鎖已順利地不到八點就到鳥點。

根據鳥訊我們要尋找的是一個叫作靈山堂的廟宇,繞了一下,這裡有福海堂、有福德廟就是沒有靈山堂。還好過沒多久我們發現兩台車及大砲的蹤影,果然砲筒對著的正是我們尋尋覓覓的彩環,不過家私還沒備好,就看到三個烏黑黑的鳥影往天空飛去。ㄟ我們不是來看彩環嗎?怎麼跟我在鳥書上面看到的完全不同呢?

彩環               Glossy Ibis                                          L55-65cm    


看彩環的樣子就知道她與埃及聖環是同一科的鳥,除了埃及聖環之外,大家所熟知的黑面琵鷺其實也與她們是同一科的,因此她們的食性及生活的環境是十分類似的,都喜歡在溼地、草澤裡尋找蝦蟹、螺貝類來吃。也喜歡跟與她們相近的白鷺、蒼鷺混群。




因為它們喜歡在長草區覓食,我們等了許久,才看到牠們慢慢從草叢裡走出來。陽光灑在她們身上還是可以看得出來深綠色與深棕色的羽色。

下面這張照片就可以清楚看見沿著嘴喙上下各有一條白線一直延伸到眼睛。

下面這張正面照看起來就像戴著一頂綠色帽子

她們三位還算乖巧地讓我們欣賞了好一會兒,後來其他人來了,或許覺得受到威脅了,隨著旁邊的中白鷺飛到另一塊草叢,不過正當鳥友要再移動時就又飛到更遠的地方。雖然與埃及聖環同一科,彩環還是比較害羞一些。

雖然我們之前有來過彰化的福寶溼地,記得那時只覺得是一片荒廢了的工業區,感受不到這片土地原有的生命力。這回來尋找彩環,就在這短短的兩三個小時裡就不經意看到三隻灰胸秧雞。其中有一對是先後從草叢裡冒出來,左右看看有沒有車子或是其他威脅,再用小碎步快快地往前進入對面的草叢裡。這也算是我意外之喜。更別說是其他白鷺、高翹鴴等北部常見的鳥。

所以下回來賞鳥時要記得把福寶溼地也列入行程之中。

附註:
因為來到蚵仔的故鄉---王功,所以一定要來嘗鮮一下。google一下這裡的名產---大樹下蚵嗲,決定去小祭一下五臟廟,我一到老闆娘就說現在要等一個半小時喔,我以為我聽錯了,因為環顧四周都還有位子呀,也沒有人排隊,大家不是在吃就是在等著吃。我改問:
                                   那外帶呢?  要到下午一點半。老闆娘回答。

我們只好退而求其次,到附近名氣稍小的蚵爹攤子外帶囉! 希望下次有機會吃到這個名聞遐邇的大樹下蚵仔。

2016年4月3日 星期日

2016/3/27換上戰衣的黑琵

最近忙著學日文跟狂作包包,荒廢了我的布落格,當然也是因為新鳥種越來開發不易,出巡的日子也少了許多。

雖然今天仍然沒有新鳥種,但是讓我接連兩天都跑去挖仔尾追的就是難得一見的黑琵繁殖羽。

之前看到爆炸頭的黑皮照片多是在她的故鄉---韓國拍攝的,在台灣要看到黑琵其實很容易,但是要看到繁殖與換得如此美麗的黑琵我真的是第一次。

尤其是連眼先都擦上了鵝黃色的眼影,讓平時一副"槌"樣的黑琵也有天鵝的氣質。


因為今天的滿潮時間大約是在下午一點,所以早上九點多到達挖仔尾,而我們抵達時黑皮好像也才剛到,馬上就在沙灘上休息。隨著海水漸漸上升,只要碰到她的腳,她就會再往沙灘走幾步,然後再埋首休息。





一直到海水淹過她的腳,但是她還是沒有往沙灘移動的樣子,其實是她的安全距離已經到了,她沒辦法在再攤上移動了, 雖然大砲們已經等在岸上很久了,最後她只好拍拍翅膀往對岸的飛去。好孩子!這樣就對了,要懂得保護自己呀~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2015/11/1 景美小桑鳲

小桑鳲似乎每年都會在南遷途中經過一下景美公園稍作休憩,去年此時我們收到鳥訊時牠們已經飛走了,今年鳥訊來的及時,我們抵達時正是大群小桑鳲齊聚的時候。

小桑鳲      Yellow-billed Grosbeak     L18cm    冬、稀

雀科鳥有著明顯的雀嘴是牠的一大特徵,所以小桑鳲看起來有點眼熟,與之前看過的灰鷽、褐鷽很像,只是嘴巴是鮮明黃色,這是區分牠們的重要特點,另外,牠們都是群聚的鳥種,所以都是一塊兒來一塊兒走,逐食物而居,這棵樹的果實吃完了,就一起移往下一棵樹。

小桑鳲母鳥

小桑鳲要辨認公母其實很容易,重點在牠們頭部。母鳥的頭沒有那麼黑,所以頭頸部的分別沒那麼明顯。公鳥的頭則與黃嘴形成明顯的對比。

小桑鳲母鳥

小桑鳲公鳥


2015/12/15 東方白鸛

回想第一次與東方白鸛初見面是在關渡水鳥中心的二樓賞鳥平台,不過當時的距離應該超過一公里吧,就算透過單筒也僅能看出牠是隻巨大的白色大鳥,更談不上要觀察牠身上的細節。 今年入秋以後就陸續傳來鳥訊,一會兒是小桑鳲、一會兒是地啄木,當我們從九州賞鶴回來後,沒想到東方白鸛也飛來南港與我們做近距離的接觸。

一到鳥點就知道我們來對地方,河岸旁的路上停滿了鳥友的車子,有人攜家帶眷來看鳥,人多到連賣香腸的攤販都能做起生意,可見人潮之多。

白鸛就在河的對岸,剛好旁邊停了一隻蒼鷺讓我們做對比,這隻蒼鷺看起來像是白鸛的保鑣似的很有趣的畫面。

東方白鸛 (Oriental Stork)與蒼鷺  (Grey Heron)


沒多久,白鸛作出飛起狀,鳥友們就是等待著要捕捉牠飛行的美姿。我們很幸運地,雖然沒有在那裏待很久時間,就欣賞到白鸛兩次的飛行。看來白鸛已經習慣大家的注目禮,並沒有因為圍觀人數眾多而有所退卻。